產品詳情
核心步驟與注意事項
1. 精準添加方式
- 稀釋法:高粘度消泡劑需先用溫水(40-50℃)或切削液按1:5比例稀釋,避免直接倒入導致分散不均。
- 分次投加:按推薦量(0.1%-0.3%)加入,觀察泡沫抑制效果,24小時后補加0.05%鞏固效果,避免過量引發油斑或潤滑失效。
2. 預處理與適配性測試
- 相容性驗證:取少量消泡劑與切削液混合,靜置48小時,無分層、沉淀方可使用,防止成分沖突導致液體變質。
- 溫度匹配:高溫工況(>80℃)選用耐熱型消泡劑(如聚醚改性硅類),低溫環境優先低粘度型號,確保流動性。
3. 動態監測與調整
- 泡沫溯源:區分機械性泡沫(泵吸空氣)與化學性泡沫(表面活性劑過多),前者需優化設備密封性,后者再針對性補加消泡劑。
- 定期補加:高壓噴射或持續攪拌場景,每噸切削液每周補加0.05%-0.1%,維持長效抑泡。
典型錯誤規避
- 過量添加:濃度>0.5%可能破壞切削液乳化穩定性,導致防銹性能下降。
- 直接傾倒:未預混的消泡劑易粘附管道壁,實際利用率不足30%。
- 忽視pH影響:強酸/堿性環境需選pH耐受型消泡劑,普通型號易失活。
案例:某CNC車間因消泡劑直接倒入導致刀具潤滑不良,工件光潔度下降50%,調整預混后良率恢復。
#消泡劑使用 #切削液維護 #工業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