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一、核心設計準則
在材料選擇上,首先選擇HT200 或 HT250 灰鑄鐵,這兩種材料能同時滿足優良的鑄造性能與可靠的機械性能,為平臺的基礎性能打下堅實基礎。平臺結構設計需緊扣承重需求,加強筋的布局是關鍵,其厚度通常為平臺厚度的 60%-80%,可有效分散載荷。工作面厚度則依據平臺規格和載荷要求,控制在 30-80mm 范圍內,確保既能承受壓力又不會過度增加自重。
表面精度嚴格遵循GB/T 22095-2008 標準,工作面平面度根據精度等級需控制在 0.01-0.05mm/m,以保障測量的準確性。吊裝孔的設計也不容忽視,一般設置 4-6 個對稱分布的吊裝孔,方便平臺的搬運與安裝。此外,平臺支撐點采用三點支撐原則,這一設計能有效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變形,維持平臺的穩定性。
二、鑄造工藝的關鍵控制點
熔煉環節,溫度需控制在 1400-1450℃,鐵水出爐前進行爐前快速分析,確保成分符合標準。澆注系統采用開放式設計,澆口截面積比例嚴格遵循 ΣF 內:ΣF 橫:ΣF 直 = 1:1.5:1.2,保證鐵水能夠平穩充型。型砂選用粘土砂,其濕壓強度需控制在 70-90kPa,為鑄件成型提供合適的環境。
凝固過程采用順序凝固原則,針對厚大部位設置冒口補縮,防止出現縮孔、縮松等缺陷。鑄件冷卻需在砂型中保持 24 小時以上,這一操作能有效避免產生白口組織,保證鑄件質量。鑄件清理后,需進行人工時效處理,將其加熱至 550℃并保溫 4-6 小時,隨后隨爐冷卻至 200℃以下再出爐,以此消除鑄造應力。
三、機械加工的規范要求
粗加工時,單邊需預留 3-5mm 的加工余量,采用低轉速大切深加工策略,有助于消除鑄造過程中產生的應力。精加工前進行二次時效處理,消除粗加工帶來的應力,確保后續加工精度。工作面加工需使用龍門銑床或導軌磨床,且刀具直徑應大于工作面寬度的 1/3,保證加工的平穩性。
刮研工藝采用 25×25mm 測量點陣,要求接觸斑點不少于 20 點 / 25×25mm,以提升工作面的精度和耐磨性。周邊及非加工面需進行噴砂處理,使表面粗糙度 Ra≤12.5μm。加工完成后,平臺需進行 48 小時自然時效,之后檢測平面度變化,確保其穩定性。
四、質量檢測的嚴格標準
平面度檢測借助電子水平儀或激光干涉儀,測量點間距不大于 300mm,把控工作面的平整程度。硬度檢測采用布氏硬度計,測試點不少于 5 處,硬度需在 HB170-241 范圍內,保證平臺具有足夠的硬度。鑄件內部質量可通過超聲波探傷檢測,要求缺陷面積不超過總面積的 3%。
外觀質量方面,平臺不允許存在裂紋、氣孔、夾砂等影響使用的缺陷,僅可存在不影響使用性能的微小鑄造瑕疵。終驗收依據JJG 117-2013《平板檢定規程》 執行,驗收合格后需出具檢測報告存檔。同時,平臺標記編號、制造日期和精度等級,便于追溯和管理。
		官方網址:http://www.chinaweiyue.com
聯系人:銷售部經理 張女士
聯系電話:13780573715
竭誠為您提供專業咨詢與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