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自信不足的兒童對自己有不正確的看法,自卑心理容易讓兒童不合群、感到孤獨、回避各種活動各種任務,抑制學習成長的熱情和積極性,嚴重時甚至形成嫉妒、憤怒等情緒,對兒童的人際關系和身心都非常不利。而日托教育機構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兒童因為各種原因缺乏自信,對此,老師可以做哪些事情讓兒童克服自卑呢?
1. 引導兒童正確評價自己。
很多兒童的不自信,源于家長拿兒童與“別人家的兒童”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其一,是在給兒童定下標準:活潑的兒童才受歡迎、聽話的兒童爸爸媽媽才疼才高興、各科要拿第一……,一旦兒童達不到家長定下的標準,就深覺自己“不夠優秀”、“不值得被人愛”,從而引起焦慮、損傷自信;其二,是在拿別人的長處比對兒童的短處,自然差距巨大,一個兒童數學可能不好,但是不代表其他科就差,但是這樣比較之下,兒童只會看到自己的不足,而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只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又如何能自信得起來呢?
因此,托管老師要注重引導兒童發現、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白人非完人的道理。特別對于自卑的兒童,托管老師要重視兒童每次閃光點、每次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兒童在不斷被認同的情況下修復自信,認識到自己的可取之處。
2. 鼓勵兒童參與活動,表現自我。
托管老師可以針對班上兒童的情況設計各種活動,鼓勵自卑的兒童參與進來,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脫敏”,逐漸認識到別人怎么評價自己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對比賽、評價等抱持平常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兒童也能磨煉自己的能力,積累某個方面活動、比賽的經驗,以后再有類似活動時,兒童能比較熟悉情況、幫助到別人,也會增強兒童的自信心。
3. 讓兒童正確疏導情緒。兒童自卑時,常常敏感、脆弱、易怒等。識別情緒是管理好情緒的第一步,托管老師可以教會兒童正確識別不同的情緒,如生氣時,是因為什么生氣、生誰的氣,是因為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憤怒還是覺得自己永遠追趕不上別人的沮喪,識別情緒后再有技巧性地處理、疏導自己的情緒。多次練習下來,兒童會感覺對自己有更多的掌控、更多的自主權,信心也會慢慢增強。


